<mark id="bhm2s"><strong id="bhm2s"><samp id="bhm2s"></samp></strong></mark>
  • <rp id="bhm2s"></rp>
    <cite id="bhm2s"><b id="bhm2s"><tbody id="bhm2s"></tbody></b></cite>
  • <rp id="bhm2s"></rp>
        1. <dfn id="bhm2s"><video id="bhm2s"></video></dfn>

          1. <cite id="bhm2s"></cite>

              您的位置: 資訊頻道 >> 政策法規
              吉安市《關于印發關于實施“廬陵英才”計劃的意見的通知》
              政策法規
              2022-11-23    作者:吉安人事人才網 3427

              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廬陵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市委各部門,市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2015年11月,我市出臺《吉安市引進人才用好人才“20條”》(吉辦字〔2015〕180號)等文件,引育各類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原有政策不能完全適應我市人才發展需要,鑒于此,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市委、市政府對原有人才政策進行修訂完善,形成《關于實施“廬陵英才”計劃的意見》。本意見已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吉安市委      吉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7日

              關于實施廬陵英才計劃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人才思想,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聚焦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1+4”主導產業(以下簡稱“1+4”主導產業)、“六大富民產業”和新興產業,探索柔性引進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和培育本土人才更好地為吉安服務的新路徑、新方法,進一步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切實提高人才工作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原有人才政策進行修訂完善,實施“廬陵英才”計劃。

              一、主要目標

              未來5年,重點支持引進培養國內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省級重大人才工程人選80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0個左右;柔性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100名,培養能沖刺國家、省級重大人才工程人選100名;引進培養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重點產業、社會事業急需緊缺人才,全日制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3000名;培育農村新型實用人才1萬名,產業技能人才5萬名、吸引大專以上畢業生等青年人才10萬名來吉創新創業,努力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吉安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明晰人才分類

              按照人才能力水平和業績貢獻,將人才分為五大類,分別是:

              A類:國內外頂尖人才。主要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

              B類:國家級領軍人才。主要包括: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相當于上述層次并納入吉安市人才信息庫管理的人才。

              C類:省級高層次人才。主要包括:省級人才工程入選者;“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相當于上述層次并納入吉安市人才信息庫管理的人才。

              D類:市級高層次人才。主要包括:市級“突出貢獻人才獎”獲得者;納入吉安市國家級、省級重大人才工程后備人選人才庫的人才;全日制博士學位獲得者;相當于上述層次并納入吉安市人才信息庫管理的人才。

              E類:行業急需緊缺人才、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類人才。主要包括:全日制碩士以上或具有副高職稱以上并列入市委人才辦、人社部門發布的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的各類人才;市人才認定委員會認可的重點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要技術骨干;掌握國內外先進技術,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來我市創辦、領辦高新企業的行業領軍人才。

              成立市人才認定委員會,由用人單位申報,經市人才認定委員會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和行業急需緊缺人才,納入吉安市人才信息庫管理,發放“廬陵英才卡”,享受相應政策。各類人才經費補貼由用人單位提出申請,經人才認定委員會認定后按程序撥付。市人才認定委員會定期對人才進行績效考核,建立人才評定和分類動態調整機制,定期修訂完善人才分類目錄。

              三、統籌實施市級重大人才工程

              聚焦“高精尖、歸缺專”,通過柔性引進和加強本土培養并行的方式,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人才集聚,構建吉安人才新高地。

              (一)實施高端智力入吉工程

              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原則,注重“高精尖”導向,鼓勵不遷戶口、不轉關系,采取兼職、定期服務、項目合作、創辦企業等方式,傾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1. 建立吉安經濟社會發展新型智庫。重點圍繞“1+4”主導產業、“六大富民產業”、新興產業和農業高新區發展,聘請50名左右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高水平組建4到5個特色鮮明、引領發展的新型專業化高端智庫,對全市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進行指導和咨詢,幫助解決技術難題,為擬上市企業提供輔導等。每個智庫每年根據項目開展情況給予10萬元到50萬元的項目經費資助。面向海內外遴選100名左右智庫高端人才,納入儲備庫,實行動態管理。采取“首席專家+團隊”的發展模式,以首席專家為核心,以崗位專家為骨干,以儲備人才為輔助,打造一批熟悉市情、善于政策研究,具有專業化素養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端智庫人才團隊。

              2. 努力搭建人才科研平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釋放創新活力。未來五年,力爭新建院士工作站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家,“海智計劃”工作站5家,分別由受益財政給予每家50萬元(省級院士工作站50萬元,市級院士工作站3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建站經費支持。鼓勵工作站和基地招收博士后進站開展科研活動,每位進站博士后在吉工作期間給予每月5000元生活補助。鼓勵各工作站和基地申報科研項目,經專家評審、主管部門認定,符合吉安產業發展需要的項目,給予10萬元到3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對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科研創新平臺,分別由受益財政給予一次性500萬元、30萬元經費支持。

              3. 深化推動校地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地校企合作機制,深化市校(院)戰略合作。5年內,市本級力爭與5所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重點圍繞提供戰略咨詢與智力服務、開展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吉轉化,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土地、科研經費、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邀請高校專家、博士、研究生等人才來市掛職或兼職。鼓勵各縣(市、區)參照市本級做法,開展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

              4. 進一步推動合作辦醫辦學。鞏固推廣吉安職院與深圳職院合作辦學,吉安東方醫院與上海東方醫院合作辦醫的成功模式。加大經費投入,推動市、縣兩級各類公立學校、醫院、科研院所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等與國內外知名學校、醫院和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若干特色學科、專業和科研平臺。5年內,新增合作單位5家,吸引更多外地高層次人才不定期到吉服務。

              5. 加強人才對接幫扶。充分發揮國家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大力支持的優勢,探索發達地區支援革命老區建設的有效路徑。爭取國家對口支援部委力量幫助吉安引才育才,在吉安設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不斷推動吉安與深圳、福州及其他發達地區開展戰略合作,爭取與更多友好城市建立人才合作關系。加大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人才聯絡站建設,加強各類人才對接。

              6. 實施更加優化的引才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全職引進A、B、C類人才。全職引進并簽訂5年以上協議的A、B、C類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20萬元到200萬元項目資助,免租入住人才住房。在吉首次購房的,A類人才按300平方米標準給予全額購房補貼,B、C類人才給予購房款50%、最高分別為150萬元、60萬元購房補貼。A、B、C類人才在吉創辦企業或實施成果轉化的,按“一事一議”原則,通過股權投資與資金資助結合,給予最高2000萬元項目資助;對產業發展有重大貢獻、能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最高可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對我市重點產業發展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國際一流或頂尖人才團隊的引進,實行“特事特辦、一人一策”,并通過項目資助、創業扶持、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綜合資助。

              (二)實施“雙創”人才孵化工程

              7. 加快培養行業領軍人才。聚焦“1+4”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對接國家和省級重大人才工程,創新支持政策和支持方式,培養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著力培養國家級、省級重大人才工程后備人選100名左右。經我市申報并入選國家 “萬人計劃”、省“雙千計劃”“5511工程”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的,由受益財政按上級人才政策1:1配套支持資助。鼓勵各類大學、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面向市內單位開展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按成交額給予科研人員最高30萬元獎勵。鼓勵井岡山大學、駐市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到地方創辦、領辦企業或與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項目合作,在市內企業兼職從事研發工作,按規定獲取報酬。

              8. 優化企業家成長環境。定期組織優秀高層次企業家參與全市戰略決策對話咨詢等活動。繼續與長江商學院等知名院校合作,舉辦“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5年內,重點培訓150名左右優秀本土企業家。每年評選10個左右科技“創新之星”,對獲獎人員給予每人10萬元獎勵。對創新創業型企業家創辦或領辦首位產業龍頭企業的,經認定,享受《關于推進首位產業龍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吉辦發〔2017〕4號)“特惠八條”政策支持。

              9. 鼓勵創辦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積極打造電子信息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提升平臺對高端人才的凝聚力。5年內,全市創辦15家以上眾創空間、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對運營情況良好、孵化成效突出、達到國家和省級標準的,由受益財政給予30萬元到100萬元補貼。投資建設1萬平方米,以電子信息產業、電子商務為主,其他產業為輔的吉安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設校地合作大學生實踐、大學生創業專區,給予入園創業者3年場地“零租金”使用,免租入住人才住房3年。支持各縣(市、區)建設創業園區,對入駐的小微企業,給予3年場地“零租金”待遇。加快新干縣、遂川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等農民工返鄉創業國家級試點縣建設。

              10. 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基金。著力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參與,市本級籌集不少于1億元的資金,各縣(市、區)籌集不少于2000萬元資金,設立4億元以上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基金,重點用于吸引、培育和支持高端人才或優秀人才團隊、高校大學生實施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和支持高層次人才申請省級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和省人才服務銀行信貸支持。

              (三)實施急需緊缺人才補位工程

              11. 積極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重點圍繞“1+4”主導產業、“六大富民產業”、新興產業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每年定期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新引進且簽訂5年以上工作協議的急需緊缺人才每人給予12萬元生活補貼,逐月發放(2000元/月),為期5年;免租入住所在地人才住房,為期5年,或按市場價7折購買。在吉首次購買其他商品房的給予10萬元購房補貼。以上所需資金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由同級財政全額負擔,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由同級財政與用人單位各負擔50%,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由用人單位負擔,企業由受益財政以其本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給予補貼,不足部分延長補貼期限。特殊領域的急需緊缺人才,按“一事一議”原則,由人才主管部門提出專門引育政策。

              12. 大力引育企業高級技術管理人才。對年納稅2000萬元以上,市“1+4”和縣(市、區)確定的主導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要技術骨干等發放“廬陵英才卡”。根據企業規模、稅收貢獻、科研投入等情況,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核定發卡數量,在限額內由企業評定申報、市人才認定委員會認定后發放。持卡人可以優先租住所在地人才住房,為期5年,或按市場價7折購買人才住房。在吉首次購買其他商品房的,由受益財政以其本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給予最高10萬元購房補貼。持卡人配偶隨遷、子女入學等享受E類人才同等待遇。

              (四)實施青年人才儲備工程

              13. 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全市統籌一批公益性崗位吸納離校一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個人自主創業的,可按規定申請最高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其中合伙創業或組織起來共同創業的,貸款額度最高為80萬元,可按每人10萬元標準給予貼息。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創業滿1年給予5000元創業補貼;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后,在我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實名登記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不超過其實際繳費數額2/3的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對艱苦邊遠地區和縣以下事業單位招聘,適當放寬學歷、專業和年齡條件,降低準入門檻,允許部分職位面向本市、縣(市、區)戶籍人員定向招考。各縣(市、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服務期滿后的高校畢業生長期留在基層工作。

              14. 加大研究生引進力度。對新引進落戶且在我市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從事與其所學專業相一致的崗位,每人給予30萬生活補貼,逐月發放(5000元/月),為期5年;免租入住所在地人才住房,為期5年,或按市場價7折購買。在吉首次購買其他商品房的給予30萬元購房補貼。新引進落戶在市“1+4”和縣(市、區)確定的主導產業以及新興產業企業工作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從事與其所學專業相一致的崗位,每人給予12萬生活補貼,逐月發放(2000元/月),為期5年;免租入住所在地人才住房,為期5年,或按市場價7折購買。在吉首次購買其他商品房的給予10萬元購房補貼。以上所需資金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由同級財政全額負擔,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由同級財政與用人單位各負擔50%,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由用人單位負擔,企業由受益財政以其本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給予補貼,不足部分延長補貼期限。

              15. 實施研究生選聘計劃。根據干部隊伍建設需要,按照有關規定,由市縣兩級組織面向國內知名高校選聘一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應屆畢業生,具體要求以省、市委組織部公布的內容為準。選聘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生活補貼10萬元、8萬元;免租入住工作地人才住房,為期5年,或按市場價7折購買;配偶隨遷、子女入學等享受E類人才同等待遇;先期統一安排在鄉鎮掛職,掛職期滿,考核優秀的,博士研究生可安排為副處級領導職務,碩士研究生可安排為正科級領導職務。

              (五)實施“廬陵工匠”培育工程

              16. 著力培養實用型高技能人才。支持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實用型高技能人才。推動我市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大型企業等與國內外知名職業學校、知名企業等合作共建若干特色院系或專業,打造吉安技工品牌。未來5年,重點建設30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對獲評國家、省、市層級的,分別給予30萬元、15萬元、8萬元項目經費資助;對獲評省級以上首席技師的,給予獎勵資助。加強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管理,對項目產出不符合要求的工作室實行退出機制。建立“廬陵工匠”評選制度,每年評選20名左右,對獲獎人員給予每人5萬元獎勵,配偶隨遷、子女入學等享受E類人才同等待遇。鼓勵各縣(市、區)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積極組織技能人才參加國內外技能大賽。

              (六)實施吉安籍人才回鄉工程

              17. 鼓勵和支持吉安籍優秀人才回鄉創新創業。制定實施“吉安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計劃”,大力引進具有推動重大技術革新能力的吉安籍科技領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每兩年開展一次“返鄉創新創業杰出人才”評選,獲獎人員給予適當獎勵資助,并納入D類人才管理。建立完善“吉安籍人才”信息交流平臺,定期收集、整理吉安籍在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宣傳吉安人才政策環境,推介人才和項目需求。加強吉安籍在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建設,給予每年5萬元經費支持,充分利用節假日時間,每年定期組織1到2次專題座談會,鼓勵引導吉安籍在外人才服務家鄉奉獻家鄉。建立吉安籍在外高層次人才父母關愛機制,每年春節期間指定專人走訪慰問,平時幫助協調解決生活困難。協助開展各類智力合作與交流活動,市、縣、鄉三級定期邀請吉安籍在外優秀人才回鄉授課、開辦講座、傳授知識等。支持各縣(市、區)建設返鄉創業園區,給予返鄉創新創業人員相關政策支持。抓好開發性金融支持返鄉創業試點工作。

              (七)實施鄉土人才倍增工程。

              18. 大力培育鄉土人才。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定期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深入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到2020年實現每個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學生”目標。建立健全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培養“土專家”“田教授”等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各縣(市、區)每年要安排50萬元到1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用于鄉土人才培育項目。鼓勵支持縣(市、區)與各校各院系各企業共建農業技術試驗推廣基地。開展“特派農業專家”下基層活動,鼓勵科技人員到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推廣和智力服務,經考核合格的,在原有津貼范圍外由受益財政另行給予一定金額補貼。

              四、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集聚機制

              19. 創新多元化引才機制。強化項目聚才、社團薦才、專場招才、中介獵才、以才(團隊)引才等多渠道引才方式。建設吉安人力資源產業園,引進中介組織和獵頭機構入駐,對貢獻較大的以購買公共服務等形式予以獎勵補助。在發達國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聯絡站,賦予市政府各駐外機構招才引智職能,引導各地吉安商會等組織為家鄉招才引智牽線搭橋。組織用人單位參加“海外人才江西行”“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活動,到高等院校集中攬才。設立“廬陵英才伯樂獎”,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引進落戶A、B、C類人才采取“一事一議”原則給予適當獎勵。企業引進A、B、C類高層次人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費用,按規定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0. 擴大用人自主權限。創新事業單位編制管理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實行備案制管理;高層次人才或引進的特殊、急需緊缺人才,不受編制限制。健全控編減編措施,每年調劑100個編制專項用于人才引進,為高層次人才流動提供編制保障。因引進高層次人才增加的績效工資總額,屬財政撥款的,在核定的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之外全額追加。

              21. 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創新職稱評審機制,暢通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和聘任渠道。探索下放市級職稱和高技能人才評審權,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不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作出統一要求。對廣泛分布在各類企業和社會經濟組織中的新興職業職稱系列,實行評聘分開。積極落實省人社廳關于突出貢獻人才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聘辦法,向企業和科研一線創新創業人才傾斜;支持有突出貢獻人才可不受學歷、資歷、論文等限制,直接推薦上報省人社廳審定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對回國工作、符合條件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其國外專業工作經歷、學術或專業技術貢獻可作為評聘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打通在院士工作站、電子信息研究院等工作的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

              22.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健全優秀人才獎勵制度,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多層次人才獎勵體系。支持人才積極參加本行業、本專業國際、國家或省

              級榮譽獎項評選。每兩年開展一次“吉安市突出貢獻人才”評選,每次評選10名左右,給予每人10萬元獎勵;其中,對獲特別貢獻獎的,給予50萬元獎勵。注重在優秀人才中發展黨員、推薦勞模及“兩代表一委員”。

              23. 完善人才培訓制度。整合各級各類培訓資源,做好各類人才隊伍培訓規劃,分口徑、有計劃培訓。鼓勵職能單位牽頭開展有針對性的人才培訓,對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批的重點培訓而且沒有專項資金來源的項目,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

              五、建立更加全面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

              24. 建立高效快捷的人才服務體系。建立全市統一、數字化管理的人才信息庫,分區域分類別管理。常態化堅持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創建服務支持吉安市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創新創業省級示范基地;設立“廬陵英才”服務熱線,在市行政服務中心開設人才服務窗口以及電子服務平臺,進一步簡化優化人才服務流程,發布人才供需信息和人才政策,為用人主體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25. 大力建設人才住房。市本級和各縣(市、區)要安排一定土地用于建設人才住宅小區;新出售土地建設的商品房要擇優配建整單元或整棟人才住宅。市、縣兩級通過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5年內合理布局建設人才住房達到1萬套以上,提供來吉創業創新的各類人才租住或購買。

              26. 營造尊才愛才的良好社會生態。E類(含)以上人才配偶隨遷,一般按照“對口對應”的原則,由用人單位與引進人才協商予以安置;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到市“三甲”醫院就醫設“醫療服務綠色通道”;可在市內各景區景點免門票旅游。C類(含)以上人才子女接受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可在全市范圍內自主選擇公辦學;蛴變簣@就讀。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在配偶隨遷,子女入學,本人就醫、體檢、市內旅游方面享受C類人才同等待遇。D、E類人才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可在工作所在地自主選擇公辦學校或幼兒園就讀。D類(含)以上人才每年由市、縣兩級安排一次免費體檢,E類人才由所在單位每年安排一次免費體檢。正高以上職稱的省特級教師、名師、名校長、名醫、文化名家等專業技術人才在配偶隨遷,子女入學,本人就醫、體檢、市內旅游方面享受D類人才同等待遇。引進的外國高層次人才,享受國內同類別人才待遇,可以申請換發入境有效期不超過5年、停留期不超過180日的多次F(訪問)或R(人才)字簽證;對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請與其在華居留期一致的私人事務類居留證件;對符合永久居留條件的,可以申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六、建立更加高效的人才管理機制

              27. 加強組織領導!皬]陵英才”計劃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施。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宏觀統籌;成立市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具體實施,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各縣(市、區)參照執行。各地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履行“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職責,健全人才工作機構,加強人才工作力量,全力推進人才工作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28. 注重統籌推進。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要進一步加強統籌管理,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形成門類齊全、重點突出、銜接配套的人才工程體系;各成員單位要強化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按照本文件精神,抓緊制定具體辦法和操作細則,確定責任領導和具體負責人,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各地各單位要切實做好政策銜接工作,出臺配套措施,構建全市統籌聯動、齊抓共管、資源共享的人才工作格局。

              29. 強化激勵考核。本意見涉及的經費,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由市、縣統籌安排解決。市、縣兩級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由市、縣財政和人才辦設立專戶共同管理。市級籌措人才發展工作專項資金不少于6000萬元,井岡山經開區籌措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不少于3000萬元,縣級籌措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不少于2000萬元,并根據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進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專項述職評議制度和人才工作考核機制等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工作在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年度目標綜合考評中分值占比。建立以人才投入強度、人才數量素質、人才成果貢獻為主要內容的人才考核指標體系。

              30. 加大宣傳力度。在吉安黨建網、吉安人事人才網專設“廬陵英才”欄目,重點宣傳和發布吉安人才規劃、人才政策、人才需求信息,受理人才入庫登記和咨詢投訴服務。舉辦“吉安青年人才論壇”“吉安群英會·風采展”等活動。不斷優化《驕傲吉安人》電視欄目,運用多種媒體,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待遇適當、無后顧之憂的生活環境,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形成全社會尊重、關心和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圍。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此前人才政策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政策不重復享受。原來引進的人才享受相關政策未滿5年的,剩余期限按本意見執行;本意見未作規定的政策待遇按原有政策執行到2018年底。本意見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經費資助
              見文件
              吉安市
              本科
              見文件
              國內外
              各類人才
              吉安市委人才辦
              工作日8:00--18:00
              吉安市行政中心市委組織部人才科
              0796-8936089

              国产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重口无码av影院_有码无码人妻视频在线_亚洲日产av中文字幕
              <mark id="bhm2s"><strong id="bhm2s"><samp id="bhm2s"></samp></strong></mark>
            1. <rp id="bhm2s"></rp>
              <cite id="bhm2s"><b id="bhm2s"><tbody id="bhm2s"></tbody></b></cite>
            2. <rp id="bhm2s"></rp>
                  1. <dfn id="bhm2s"><video id="bhm2s"></video></dfn>

                    1. <cite id="bhm2s"></cite>